虽然现在皇嫡年幼,他们不可能跟皇嫡建立师生关系,但却是可以替皇子摇旗呐喊,从而确定皇嫡的太子身份。
只是这些奏疏像是石沉大海一般,哪里他们的用词再优美,言辞再催泪,但通通都没有得到隆庆的回应。
“皇上不顾大明江山,如何敢泉下面见太祖?”
“国本不立,江山不稳,皇上此举非明君也!”
“皇上独爱皇长子,却欲违祖宗之法,臣纵死亦要护皇嫡之正统!”
……
面对着隆庆习惯性的做法,百官没有轻易放弃此次机遇,而是公然地指责隆庆,甚至是辱骂皇上。
尽管任何政治投机都伴随风险,特别是回报越大风险越大。
像嘉靖时期,当时便有礼部官员上疏请嘉靖册封裕王为太子,结果此举触怒嘉靖,最后被廷杖致死。
只是事情妙就妙在隆庆都要驾崩了,这个时期的风险无疑是最小的。
哪怕他们的言语触怒了皇上,真的被隆庆关到了大牢,新皇登基必定会赦免他们,更是对他们加予提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