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结构的水晶洞上层,一个与外界通风良好也没有多少晶簇生长的石窟中。摆放着石质的书桌、实验仪器,做好充足防腐处理的书架、橱柜、样品库。
这里还被特意施加了防护巫术,确保外界充满病菌的空气不会跟这里发生交互。因为就算是对专研各种病菌的“毒疫学派”来说,无法预估的杂菌污染对实验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
此时。
轮值驻守奈卡岛的“蕈人”,正在这里制作着一份菌种样本,原材料包括:真菌分生孢子、沙土、玻璃试管、干燥剂...
目的是为了保证菌种能够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死亡、不生长、不污染,不降低或丧失其优良属性,进而延长使用时间。
众所周知,这种细小的微生物实在是太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了。
正常来说,菌种保存时间最长的办法是“冻干保存法”,将菌液和脱脂奶粉混合冻干真空,于-80c干燥环境下保存。
不同的菌种还会有最合适其自身的保存方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但这个实验医学才刚刚起步的年代,却远没有那个条件。
“毒疫学派”现在采用的一般是相对简单的“干燥沙土保存法”,只要在4c以下保存就可以,但这种方式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菌种。
所以,虽然从发现这里开始这项保存样本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但实验室下方那个水晶洞中的天然宝库,对他们来说仍然弥足珍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