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不是不承认,亦难怪嘉靖当初会杜绝言路,要是任由这些言官自由发挥,朝廷百官恐怕没有谁身上是干净的了,更没有谁敢为民做实事。
不过这一道弹劾高拱的奏疏来得有些晚了,现在嘉靖已经病得几天都吃不下东西,又怎么可能会处理高拱这件事情呢?
哪怕徐阶再如何记恨于高拱,亦是不敢在这个时候冒险。毕竟嘉靖不可能仅仅听信徐阶的一面之词,事情一旦触了嘉靖的霉头,徐阶亦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弹劾缺乏实据。如果嘉靖能够挺过这个冬天还好,但如果大明要改朝换代,那么高拱在新朝自然即刻“平冤昭雪”。
一念至此,林晧然将这张纸递回陈经邦处理,便是端起已经由热变温的茶盏,却是发现回头还得多穿几件衣服才行。
“老师,胡应嘉还有一份弹劾你的奏疏!”陈经邦接过纸张塞回袖中,然后小心翼翼地汇报道。
林晧然停下喝茶的动作,显得意外地抬起头道:“他还敢弹劾我,弹劾我什么了?”
“弹劾老师早前为大同军募集兵饷之法,却是有养兵自重之嫌!”陈经邦迎着林晧然询问的目光,显得苦涩地说道。
整个官场都称颂老师有点石为金之能,特别是别具一格的“藏词拍卖”,更是被世人所津津乐道,可谓是凭一己之力为大明募集了五万两饷银。
只是偏偏地,这个吏科都给事中却还是要吹毛求疵,更是给老师扣上了一顶“意图不谋”的帽子。
林晧然喝了一口茶水,显得气定神闲地说道:“这事闹不起来,恐怕徐阁老亦不敢以这个事情让我下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