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翁,此事我跟孙先生探讨多次,但结合着各种变量!若是朝廷一直不提及互市,俺答在春末发起攻势的可能性有七成,而今俺答在边境囤兵既可以是威胁亦可以是战前准备!”王稚登望向林晧然,对孙吉祥的观点进一步诠释道。
林晧然知道孙吉祥和王稚登是真正的谋士,却是没有轻意下达结论,而是结合当前的形势给出最大可能的判断。
凭心而论,他并不希望俺答这个时候发动战事。一旦边境失防,俺答真打到北京城下,那么他这么多年的努力很可能会付诸东流。
林晧然端起茶盏,默默地喝了一口茶水道:“欲兴其国,当强其兵!不论俺答春末是否来犯,大明亦要厉兵秣马,俺答乃大明的心头刺,非拔不可!”
“如果防卫还行,但东翁想要收复河套或北征大漠,恐怕满朝的官员不会同意,皇上亦不会同意!”王稚登心知林晧然是地道的主战派,却是苦涩地说道。
林晧然捏着茶盖子轻泼着茶水,却是意志坚定地道:“不瞒两位,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终有一天我会推动北征!这不是我林某人想要建功立业,亦不是想要留名青史,而是蒙古早已经成为大明的最大心魔。只有将蒙古赶回大漠,这样才能驱除咱们华夏民族的心魔,如此方能真正眨开眼睛瞧一瞧广阔无垠却充满机会的海洋!”
说到最后,他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地望向南方,仿佛看到了吕宋的金矿、南洋的香料和澳大利亚优质的铁矿。
其实大明不需要跑向东边的美洲大陆,亦不需要前去靠着野蛮抢掠而兴起的欧洲,只需要将南边的资源开发便足够华夏站在世界之巅。
却是世事弄人,蒙古的频频进犯和抢掠,加上边军的无能和贪生怕死,令上到隆庆下到贩夫走卒的目光都停留在北边。
正是如此,他知道不将北边的蒙古打回大漠,不将俺答的头颅来祭天,那么华夏民族的目光永远会停留在北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