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隆庆的命数,不说隆庆那具不健康的肥胖身体,还有那好色的本性,隆庆终结于隆庆六年无疑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难免会遭到小肚鸡肠的李贵妃记恨,亦是不可能避免地遭到徐党的反扑,自己的处境会变得相当被动。
“东翁,你恐怕真是多虑了!如果皇长子真是年幼登基,那么就更需要坚持原则的辅政大臣,东翁今日之举无疑更能赢得皇上的心意!皇上一旦到了弥留之致,所虑的不再是个人好恶,所思所想皆是大明江山稳固,特别东翁的军事天赋无人能替,必定会委命东翁为顾命大臣之一。”王稚登看出了林晧然的顾虑,却是极度认真地分析其中利弊道。
孙吉祥知道林晧然并不喜欢将事情寄望在隆庆一个人的主观因素上,却是没有做出表态,而是静静地望着林晧然。
林晧然又喝了一口茶水,显得若有所思地道:“王先生,按你所说,此次我可以高举礼法和祖制大旗反对册封皇长子为太子?”
“不错!”王稚登认真地点头,而后又是补充道:“若是有可能的话,让皇上和皇后诞下皇嫡子,此举对东翁是百利而无一害!”
“伯谷,你怕是异想天开了,皇后多年没有生育,而今跟皇上都分居半年之久,想要诞下皇子谈何容易呢?”孙吉祥听到王稚登竟然有这般念头,便是停下送到嘴边的茶盏道。
王稚登听到这话,亦是苦笑地回应道:“确实是有些异想天开,但如果皇后真能诞下皇子,确实是最好的结果,这样会让东翁显赫两朝!”
林晧然将茶盏轻轻地放下,听到他们两人的一通分析,亦是慢慢明悟自己接下来所要走的道路了。
虽然他反对册封皇长子朱翊钧为太子,此次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但这个后果却是他所能够承担的,亦是自己成为文官集团领袖的一个代价。
只是这终究不是上上之策,毕竟他反对册封皇长子朱翊钧为太子是铁一般的事实,将来免不得被人利用和渲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