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秋闱已经在即,北直隶的考生亦是纷纷汇聚于北京城备考,令到这座天下第一大城显得更为热闹。
在这个时代,却不论是参加考试的考生,还是做文人生意的京城商人,亦或者是一些相关的官员,三年一届的乡试都是一件头等大事。
对于翰林官而言,原本其乐融融的氛围被打破,本届乡试早早就透着几分火药味,而事情的始作甬者则是归功于林晧然。
林晧然三年前担任礼部左侍郎之时,对乡试主考官制度进行了一项改革:礼部不再按资排辈推举乡试主考官,而是打破常规采用选贤用能的方式。
虽然他当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亦是给出了寻租空间,令到本届乡试主考官的人选争夺异常激烈,特别是关于两京的乡试主考官更是头破血流。
在经过多方的较量,最终徐党摘走了最大的硕果。
应天乡试的主考官是翰林侍读王希烈,顺天乡试的主考官是翰林侍读张四维,两个人都是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即是徐阶的递帖门生。
王希烈主要走的是徐阶的路线,可谓是徐阶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张四维则依仗晋商的资源成长,而今被晋商推到台前,出任最有含金量之一的顺天乡试主考官。
张四维是晋商的嫡系出身,又是山西帮将来的领军人,偏偏还有幸拜在当朝首辅徐阶的门下,故而他的资源可谓是“得天独厚”。
正是有着这种条件,在以“用贤择能”的乡试主考官制度中,他自然是脱颖而出,成为隆庆元年顺天乡试一百三十七名新科举人的恩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