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一零章 条理分明捉暗鬼 机关算尽布奇局(下) (9 / 10)

作者:扫叶僧 最后更新:2023/8/23 13:59:08
        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向郦道元施了一礼,

        “郦侯爷,有劳您几位暂时回避一下。”

        敲黑板时间

        绿帽子这个梗,在这本里已经出现两次了。第一次是秦王政被庆轲赠了冠,第二次就轮到我们西门大官人了。

        官人这个词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解释为当官的。我们找本时期离南北朝比较近的书做例子,晋代抱朴子?君道:官人则以顺志者为贤,擢才则以近习者为前。此处官人指当官的人。所以西门大官人的说法在南北朝成立。

        然后我们再来谈绿帽子这个事,绿帽子典故出处在哪里?有人说自元典章始,明史?舆服志,清陔余从考都记载官技,教坊司,伶人戴青头巾。青于绿近,故有绿帽子一说。这纯属胡诌,古时候冠带的确是关系身份的。按照蔡邕独断,只有士族可冠,天子,诸侯,公,卿,普通官员的冠都是不同的。而没有资格戴冠的人,可以戴头巾,头巾的颜色代表了身份。古代青帻便是青帻,绿帻便是绿帻,那是万万不可戴错的!

        证据在此:通典?韦弁:帻制,绀帻以斋,青帻以耕,缃帻以猎。绿帻,汉董偃召见服之。我们看到,绀,青,缃这三种颜色的头巾分别代表了一种身份,而绿头巾代表了一个人,这人是谁,有多出名?

        巧了,这个人就是我们绿帽子典故的正主,他叫董偃。董偃有多出名?在古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将绿帽子的典故顶了两千多年。在古书中,无论是史书汉书,还是体太平广记,世说新语,拾遗记等等等等,都记载了董偃与馆陶公主的故事。这些书都是古人茶余饭后的主要谈资,稍微读过几年书的对于其中故事都应是耳熟能详。可怜到了今日,这个原典却被人遗忘了,反而要绿帽子的出处张冠李戴在什么青头巾的戏子身上,可惜,可叹啊!

        绿帻典故最早出于汉书,颜师古做注时说:绿帻,贱人之服也。这大概是后世青帻绿帻混谈的源头。其实绿帻是宫中疱人的装束,同见通典:平巾绿帻,青布葱褶,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良酝署奉觯服之。而当时董偃见汉武帝,就也以疱人的身份参见的,汉书:武帝从馆陶公主饮,董偃绿帻傅鞲伏殿下,乃赞曰:“馆陶公主庖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只是自董偃出名后,疱人便不带绿帻而改绀帻,将绿帻这一项让给董偃一人,足见其影响力。也足以证明这绿帽子的典故,自汉代就已经定型了。

        董偃此人到底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金屋藏娇的主人公陈阿娇的娘亲说起。为什么一定要提陈阿娇?因为历史上有好几个出名的馆陶公主,汉代就有数人。总之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武帝的丈母娘,又被称为窦太主的这位。窦太主丧夫以后,都五十多岁了,却和不及冠年的小白脸董偃勾搭在了一起。这董偃是一名商人,但是精于厨艺,远近闻名。他和窦太主的事情传开了,最终惊动了汉武帝。有一天汉武帝就借着探病来到窦太主府上,窦太主忙穿起厨人的衣服为汉武帝做饭。汉武帝多聪明啊,窦太主是会做饭的人吗?他就说“我想见见主人翁。”划重点,又一个典故,主人翁,就这么来的。窦太主吓坏了,赶忙去了钗环谢罪,并且把带着绿帽子的董偃拉出来一起见礼。不过汉武帝并没有为难董偃,反而对他厚赐不断。直到大臣东方朔持戟上殿,武谏武帝,认为董偃破坏人伦,影响极坏。至此董偃才逐渐失宠。等到窦太主死后,不愿与前夫陈午合葬,汉武帝居然将董偃和窦太主一起合葬入了霸陵!董偃真正是翻身做了主人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军事历史]天唐锦绣 [列表]
  2. [其他小说]女帝的极品太监 [列表]
  3. [其他小说]三国之终极进化 [列表]
  4. [其他小说]绝色皇后的贴身假太监 [列表]
  5. [其他小说]我的公公叫康熙 [列表]
  6. [其他小说]丹道宗师 [列表]
  7. [其他小说]荡宋 [列表]
  8. [其他小说]王的女人谁敢动 [列表]
  9. [其他小说]将军好凶猛 [列表]
  10. [其他小说]铁血残明 [列表]
  11. [其他小说]我娘子天下第一 [列表]
  12. [其他小说]带着系统来大宋 [列表]
  13. [军事历史]迷踪谍影 [列表]
  14. [其他小说]红色莫斯科 [列表]
  15. [其他小说]兰若蝉声 [列表]
  16. [军事历史]寒门崛起 [列表]
  17. [军事历史]神话版三国 [列表]
  18. [其他小说]靠着历史在异世界迈向王者之路 [列表]
  19. [其他小说]【迷情三国?魏书】帝王墨 [列表]
  20. [其他小说]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