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源治县一事,路司都无权置喙,需要朝堂诸公权衡利弊决议,但淮源城已经建成,徐怀倒不希望急着置县。
置县后,知县县令、县丞、县尉等官职,朝廷主要从士臣中选授,地方势力最多控制押司等衙吏差遣,彼此制衡之下,很多地方都需要做出让步,远不如现在地方势力控制淮源的一切。
在过去两月里,徐氏大举在狮陀岭与金砂沟之间,为徐武富、徐恒、徐忱父子三人修建墓庙。
唐天德也极为配合,抢在十八里坞没有收复之前,召集聚集到淮源城的唐氏族人,商议决定在狮驼岭为唐文仲及其他唐氏在匪乱中受害及战死族人建衣冠冢、墓庙。
为使唐文仲的墓庙建到狮驼岭西峰看上去更合理,唐盘、唐青等人将家迁往金砂沟寨,以示唐氏有族人在此开枝散叶,唐文仲的墓庙也不虞会缺族人祭扫。
徐伯松、徐仲榆等人做主,决定将长房徐武富名下的田宅优先向参与剿匪的乡兵低价出售,筹措建墓之资;而唐氏修建墓庙之资,暂时先从徐氏拆借。
依大越律例,户绝当售田宅以为丧葬之资,余财则由近亲及在室女、出嫁女继承。
徐伯松他们这么做,完完全全是合乎规制的。
招募两千青壮开山辟道,修建墓庙动静太大、太奢阔、太豪华?
徐武富为徐氏宗族劳碌半生,为遮护莽虎徐怀遭贼兵乱箭射杀,死后葬得奢阔一些不应该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