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庄还有什么后着?”徐跃一时没有明白。
徐谋扳着手指,一一数道:“赵家庄后着多得狠。其一是上级的考核,凭着大人在灵泉县的表现,能够获得好评吗?”
“这个考核好像是转运司考核吧,又不是他考核。赵家庄能够能够起什么作用?”徐跃并不服气,立即反驳,“转运司也是徐家与谢家之人吧。”
“小圣人虽然不是转运使之人,但是他是成都主簿,他有发言权。即使转运司是徐家与谢家之人,但是成都府及置制使余学士显然是站在小圣人那一边的。不说其它,单单就是小圣人作为成都府主簿,虽然成事不足,但是败事有余。”徐谋摇摇头,耐心进行分析。
“但是考核乃是是转运司,而不是成都府。”徐跃并没有服气,而是抬出苏寒青、谢方仲出来。
“转运司考核是多个方面,成都府作为灵泉县的上级,必然要提出考核意见。即使转运司尽量给了好评,但是置制使哪里可以打回,要求重新考核。所以转运司想一手遮天显然是不可能。”徐谋耐心进行分析。
徐跃想了想,依然相信自己的政绩:“即使要求公正考核,但是侄儿是知县,这个功绩怎么也无法抹掉。”
“大人,汝来到灵泉县,做了什么事情呢,其一,提出修建驰道,其二则是筹集奖金。但是修建是哪个完成的?如果大人在灵泉县还好办,偏偏又在桃源镇的,如果硬要说驰道修建是在大人手里完成,怎么也无法自圆其说。”徐谋接着一一进行分析,“况且,大人离开县城,现在整个灵泉县都知道了。耆老会为大人说话,他们怎么也不会睁眼说瞎话,”
“但是考核之后还是要交给朝廷,到了朝廷,不是还有挽回余地吗?”想到朝廷有他的族祖翁徐清叟及妻子的伯伯在谢方叔在朝廷,徐跃依然相信自己的努力。
“难,难,难,朝廷不会听两位丞相的一面之词,不要忘记了,小圣人手里还有《大宋中华报》,它的影响比朝廷考核还要大,这个也是小圣人法子之一。”说到《大宋中华报》,徐谋不禁皱眉,感到无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