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请辞声中亦是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有人在科道言官的攻击中倒下,亦有人挺了过来。
只是随着吏部尚书黄光升、户部尚书葛守礼和礼部尚书高仪的倒台,朝堂斗争的重点很快转到了这三个位置的争斗之中,各方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徐阶已然还是希望推举自己的人接任吏部尚书的位置,只是左都御史王廷很难服众,却是不如刑部尚书朱衡和工部尚书雷礼。
不过这终究不再是嘉靖朝,隆庆帝更是偏重高拱和林晧这边,而且林晧然和高拱在新朝渐渐露出锋芒,却是令到徐阶不可能再为所欲为。
礼部尚书的位置毫无悬念地被隆庆的另一位老师吏部左侍郎陈以勤接任,而户部尚书则是在林晧然的强势干预下由南京户部尚书马森出任。
至于吏部尚书的争夺最为激烈,特别是遭到了科道言官的集体抵制,但林晧然和郭朴的坚定态度最终还是让高拱胜出。
正是如此,三位重要的尚书人选很快出炉,而高拱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以阁老的身份兼任吏部尚书可谓是实权第一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徐阶在三条战线上失利,但亦是将刚刚出任礼部右侍郎的张居正推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上。
在这一场大调整中,徐阶的权势无疑是大大地被削减,而林党和北党进一步做大,甚至已经悄然地架空徐阶的权力。
随着三月十七日的来临,大家亦不得不暂时搁置争斗。
这一天清晨,隆庆率领着文武百官离开了北京城,带着嘉靖的灵柩前往永陵,将这位将大明搞得乌烟瘴气的嘉靖帝深埋于地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