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宗藩禄米,朝廷的财政早已经是“入不敷出”,而今的工程一直没有停歇,为了解决九边的军费问题,这些年亦是通过了加征、加派这种方式进行解决。
现在提议“开纳三年”,虽然令人心情沉重,但已然是缓解当下财政的有效问题,毕竟九边的军费确实不能一直拖欠。
此话一出,令到素来喜欢跟徐阶唱反调的高拱亦是眉头蹙起,开始认真地思索起这个问题。
徐阶在事情抛出后,亦是淡淡地说道:“咱们都是圣人门生,这加赋之事,若不到万不得已,老夫亦是不会拿到这里商榷。只是现在九边的军费一年则要支出二百三十六万两,现在不继续加征,这银子又从何而来?”
高拱知道最大的根源还是在内帑的开支上,只是他虽然为人骄横,但心里却清楚这个观点一旦抛出去,那这些话即刻传到嘉靖的耳中。
哪怕当年被恩宠二十年的严嵩,就是因为在重修万圣宫上阻挠,结果都遭到嘉靖的嫌弃,何况还是微不足道的自己呢?
其实这加征早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现在定下一个三年期限,这可以让地方衙门更加有序地执行,从而更有利于地方衙门开展的加征工作。
“加征三年,这未免太长了些?”郭朴的眉头微微地蹙起地道。
徐阶亦是温和地解释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年正是我们屡屡临时抱佛脚,令到加征之事总是出现纰漏,而今加征成为必然之势,倒不如制定一个三年的期限!”顿了顿,又是补充道:“当然,这三年期间,只要咱们内阁同心协力,定然能够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我到时亦能够安心地告老还乡了。”
在说到“同心协力”之时,他的目光特意扫了一眼高拱。
高拱的眉头蹙起,心里却是发笑道:三年后告老还乡?就你这个尸位素餐的甘草阁老,我高肃清便容不得你三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