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亦是爽快之人,对着吴山淡淡地道:“吴尚书,那就再廷推浙江巡抚吧!”
现在人员都在这里,直接进行廷推,无疑能减少不少麻烦。
“元辅大人,按着延推的规矩,至少要有两名候选官员方能进行投票!”吏部尚书吴山的眉头蹙起,显得一本正经地道。
众官员听到这话,亦是纷纷点了点头。
徐阶轻叹一声,却是做出决定道:“那就让提学御史徐爌参与此次候选吧!”
听到这番话,不少人当即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却不知徐阶推出徐爌是想要争夺浙江巡抚,还是仅仅让徐爌陪推,已然是纷纷观察着徐阶接下来的举止。
虽然大明有南北卷,令到北方士子亦是能够顺利入仕。不过在数量和质量上,南方士子已然是更优于北方士子,而这种分化慢慢反映到朝堂大员身上。
两位阁位、六位尚书和十二位侍郎,除了兵部尚书杨博,几乎都是南方籍贯的官员。昔日的高拱之所以能够进裕王府讲学,未尝不是嘉靖未雨绸缪,故意扶持一个北方籍贯的官员。
南强北弱,在廷推中格外的明显。
吴山作为清流的领袖,林晧然代表着大明的未来,却是悄然地影响着在场的官员。
当徐阶没有进一步的暗示后,很多官员都没有将票投给徐爌,致使徐爌再次获得两张选票,货真价实的陪跑人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