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党的反应同样十分的快捷,在朝堂响起还政的声音之时,文武百官纷纷上疏表明自己对还政的态度,更是将矛头指向了工部侍郎杨俊民等官员。
抛开阵营和私心不说,单是以华夏的兴衰而论,林晧然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领袖,而不是那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天子。
特别百历帝从小便体弱多病,而今让他来处理如此繁杂的政务,大明恐怕不用两年又得换皇帝了。
“当真没想到,皇上明年便要十六了!”
“十六又如何?这天下还得由林相爷把持着!”
“可不是吗?若是真由皇上胡来,如今的大好局面恐是不复存在!”
……
京城百姓的眼睛无疑是雪亮,尽管难免有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发出支持还政的言论,但绝大多数的百姓都不赞成还政,甚至是希望林晧然永远都不要还政。
从解决北患到天下太平,再到称霸南洋、东海和西海等地,最后通过开拓新航线给百姓享受开海红利,这一切都拜林晧然所赐。
只是这并非是终点!而今林晧然开始推动法治建设,让他们的儿女不需要到道貌岸然的地主之家为奴为隶,让他们不需要遭到欺负而无处申诉,亦让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有了保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