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虽然明朝的皇权明显比以往增强不少,只是皇帝的评判权一直攥在文官手里,对于皇帝生前或死后的名声都有着决定能力。
隆庆如果想要生前和死后拥有好声名,那么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妥协,而不是一昧地跟百官唱反调。
现在他既不同意削减宗藩禄米,又不需要册封皇嫡子为太子,那么却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才能抵消这些负面的影响。
郭朴的眉头微微蹙起,显得认真地询问道:“若愚,事到如今,你是觉得削减宗藩禄米仍旧没戏吗?”
“三万的宗人,这是一张张吸血的嘴,但亦是骂人的嘴,皇上怕是不太可能会轻易同意的!”林晧然知道郭朴是乐观地判断隆庆会选择妥协,但还是决定泼一盆冷水地剖析道。
郭朴听到林晧然的理由,不由得轻轻地点了点头。
随着宗人的不断繁衍,庞大的人口固然拖累着朝廷的财政,只是这庞大的人口亦会让隆庆投鼠忌器。
毕竟削减宗藩禄米侵害了三万人的根本利益,不说其中会不会出现朱棣那种狠人,这三万人的声讨亦让隆庆难以承受。
实质上,各地藩王不仅派遣人员在京城诉苦和讨要历年欠粮,而且通过自己血亲的渠道向隆庆不断地鼓吹削减宗藩禄米的危害性。
正是如此,哪怕大家都知道削减宗藩禄米是利国利民,但隆庆很可能还是没有足够的魄力推动此事。
郭朴捏着茶盖子轻泼着茶水,却是眉头紧锁地询问道:“若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大明的财政如何才能改善?朝廷财政将来又怎么可能养得起越来越多的宗人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