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现在已经掌握着大局,但想要改造这个腐朽的王朝远比很多人所想象要复杂很多,想要做些惠民的事情总会遭到一些阻力。
哪怕已经在苏松取得成效的刁民册,现在亦是有序地扩大试点范围,仍旧遭受到护党派为首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强烈反对。
现如今,他虽然没有亮想改革的大旗,但已然是做着一些有损官绅阶层利益的事情,却是需要更加高超的政治智慧。
有鉴于后世的教育以及对历史的认知,而今他还不具备大刀阔斧的能力,最好的办法还是徐徐图之。
就像是当年在雷州开海,先是撕开一个小口子,而今海上贸易已经造富了整个广东,现在亦让东南的丝绸得益。
“一千人?这会不会太多了,他们如果借机造反又当如何呢?”李春芳接过那份方案,却是心有所虑地道。
林晧然早在礼部就跟李春芳共事,便是耐心地解释道:“一千人是对纺织业的人数上限,且规定九成以上是女工,造反之事无须过于担心!”
“人心难测!咱们贵为阁臣,此事一旦出了差错便万劫不复,却是不得不防啊!”李春芳的脸色稍微缓和,但仍旧担忧地道。
林晧然知道李春芳其实是怕他冒进,毕竟这种新政出了“事故”,往往就需要他这个发起人来承担责任,却是微笑着继续解释道:“为了防止此事!我在方案中亦是做了规定:凡是超过五十人的作坊,均要请一个拥有生员以上功名的读书人监督,同时还要有一定德高望重的乡绅作保!”
“这个安排倒是巧妙!若是如此的话,读书人和乡绅恐怕不会反对这个方案了!”李春芳翻到后面果然看到这个规定,不由得轻轻地点头道。
原本他还担心林晧然过于理想化,只是看着他对造反的事情都有了防备,却是知道自己确实是多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