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诏一路尾随着林晧然,看着眼前街道热闹的景象,却是忍不住发出感叹地道:“这个泰兴名不经传,却不想竟有如此繁华之景象!”
林晧然通过这一路的观察,心里亦是有同感。
二人站的地方旁边正好有一个替人写字的摊子,那个青年书生刚刚完成一笔买卖,闻名便显得鄙夷地回应道:“这位兄台,这便是你孤陋寡闻,莫是不曾听闻我泰兴张氏三凤乎?”
“在下蒙诏,广东番禺人士,初到贵地,并未听闻张氏三凤,还请兄台赐教!”蒙诏并不气恼,显得彬彬有礼地道。
书生看着对方如此有礼,且衣着不凡,便亦是恢复读书人的风度施礼道:“原来兄台自广东而来,亦无怪乎不知张氏三凤。”顿了顿,便是侃侃而谈地道:“所谓泰兴张氏三凤!一曰,张羽,字凤举,弘治九年进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一曰,张翀,字鹏举,张羽二弟也,弘治十八年进士,官至江西广信府知府;一曰,张羽惠,字鹄举,张羽八弟,正德九年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
“兄弟三人皆为进士,若非亲耳所闻,当真令人匪夷所思也!”蒙诏的眼睛微微地瞪起,显得大为惊讶地感慨道。
林晧然亦是微微感到惊讶,大明的科举的难度和公平性都极强。多是徐阶和徐璠这样的父子,而一个家子兄弟三人同中进士,却是一种极度罕见的现象。
若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能够连续出三位进士,那怕张家仅是一个农家,那亦能借此成为门香大家或地方的名门望族了。
却是没有想到,大明真的出现这么厉害的家庭,竟然兄弟三人都中得进士的功名,其中二人还做了从二品的河南布政使。
书生看着蒙诏表现出来的惊讶程度,心里亦是有些沾沾自喜,但旋即轻轻地摇头道:“只是可惜,张家的子孙不争气,没能继承张氏三凤的荣光,至今无人再中得进士功名。”
蒙诏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心知这是常见的现象,却是抬头望了一眼那悬挂着的字帖,对着书生拱手地恭维道:“兄台有着一手好妙笔,将来必定能继张氏三凤的后尘,在京城金榜题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