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什么精妙的兵法战略,而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就是人多欺负人少,但效果却极为直接有效,留给右屯卫辗转腾挪的机会寥寥无几。
事实证明,房俊的确没有什么惊才绝艳的军事才能,排兵布阵中规中矩,主力自右屯卫大营向西移动抵达永安渠,吐蕃胡骑迂回穿插予以配合,试图令宇文陇部感到威胁,不敢全力以赴。
战略布置没什么惊艳之处,但房俊的果决却大大出乎诸人预料。
根本不管另一侧的长孙嘉庆,趁着两路大军之间似乎龌蹉暗生、各怀心机而导致进军缓慢的时机,果断令高侃部渡过永安渠,背水结阵,又令吐蕃胡骑直插宇文陇部背后,试图前后夹击,将宇文陇部彻底击溃。
时机掌握得非常好,若是稍晚一些,两路叛军加快速度向前突进,留给右屯卫放一路打一路的时间几乎没有,由此可见房俊对时机判断之精确、心性果决之魄力,非同一般。
但是在那个时候,诸人也不看好房俊这个“放一路打一路”的策略,集中右屯卫之主力固然有可能重创甚至击溃宇文陇部,但是另一路的长孙嘉庆如何抵挡?
想要自城西攻占大明宫,有两处地点可选作突破口,一则是东内苑,一则是大和门。
东内苑古树参天,除去临近大明宫城墙的一段区域上算平整,其余地方并不适合数万兵马的大部队行进,前些时日右屯卫的具装铁骑突袭城西通化门的叛军大营,撤退之时便是由此退入东内苑,结果叛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敌人杀人放火之后从容退走,却在东内苑附近望而兴叹,不敢贸然追击。
最理想的地方只剩下大和门。
大和门设计之初,便是作为屯驻军队之所在,城高墙厚、易攻难守,但是相比于苍茫林木足以将大部队割裂成一块一块的东内苑来说,的确更适合作为突破口。况且长孙嘉庆部六七万大军,就算是拿人命去填,又岂能填不平只有区区五千守军的大和门?
然而事实是,长孙嘉庆填了足足两个时辰,丢下数千具尸体,却依旧填不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