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李苑简短的回答道。
“仲达这个人过于实际了,缺乏朝气,当年我等不过十余岁,他就已经有些暮色之态,不同于少年,有些时候太过于实际也不好。”诸葛亮轻声的讲述着他和司马懿相识之时的事情。
“真要说,他其实比我更有优势,只是太现实了,当年没人知道成与不成,实际上到现在,当年诉说的那些都不算是彻底成功,但有些事情动心了那就去做,哪怕知道有很大的可能会失败,也要试试,而仲达走了。”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
越往上走,同辈越少,到现在连司马懿也掉队了,最后也就剩下自己一个人,说好了大家一起去中央,我为丞相,你为太尉,结果你又再最后一步的时候放弃了。
虽说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大概会很痛恨在自己手下打下手,那是一个高傲的家伙,可惜这次再也没有对手了。
“就算知道会失败,但为了理想和道义,该去贯彻还是要去贯彻啊,更何况这也不只是九一之数啊。”诸葛亮回想起当初祭天的时候,刘备朗声的叙述,他也那么想,所以他也就那么干了。
“也许会失败,但不竭尽全力去做一次,我不甘心,如果那么年轻的时候都没有胆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后也没有机会恣意妄为了。”诸葛亮的语气无比的平静,但他很清楚,他和司马懿真正出现差别的时候,就是那一刻了。
在之前,诸葛家和司马家的教学基本上是半斤八两,哪怕之后他有机会去荆襄,博采众长,而司马懿也有机会吸纳北地世家的精华,双方的差距也最多只是努力程度和资质的差距。
也许会因为司马懿难逢对手,外加家世颇高有所荒废,而他诸葛亮因为要肩负家道中落的诸葛家而更加努力,双方出现些许的差距,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差距越发的增大,但不可能出现现在这种,年仅双十,已经将司马懿彻底甩开的情况。
三十载的苦功,本应四十岁才能做到的事情,在他二十岁便达成了,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啊。
“总之意思就是仲达那个蠢蛋浪费了大好时机是吧。”李苑随口总结了几句,顺手帮诸葛亮捏了捏肩膀,“感觉有些奇怪啊,也没见你锻炼啊,为什么会有肌肉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