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人命换时间,当时的淞沪会战没第二种打法了。
孟绍原记得很清楚,在宝山血战的第一天,日军就集中军舰50余艘、飞机21架、坦克30辆,步兵5000人向姚子青营阵地,发动猛烈进攻,不分昼夜,对宝山轮番轰炸。
日军海上有军舰,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就连兵力都是姚子青营的10倍,这仗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
姚子青和他的兄弟们都知道,这场没有胜算的保卫战,他们要做的只是拖住日军前进的脚步,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一秒是一秒。
生死,算了吧,没时间考虑了。
连死亡都没时间考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壮?
这就是淞沪会战的残酷之处,中国军队以一条一条的人命来拖住日本进攻的时间,中国军人死得悲壮,日本军人一样也打得非常艰难。
“24日,我军举行全线反击。”吴静怡指着地图说道:“我军以固守之宝山、月浦、杨行、吴淞四要点,形成一个棱形防御地带,配合主力反击。围绕着这四个要点,中日两军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互有伤亡,战事十分胶着。根据截获的日军电报,11师团在电报中称,‘战争已到十分危急时刻’……”
“这就是我们寸土不让,每一处阵地都固守的原因。”孟绍原出神地说道:“我们难,日本人一样难。在坚守上海的同时,南京等江南各地的工厂、物资开始大量转移,上海之战,给我们赢得了时间啊。”
“孟主任,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当不当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