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溃败的败军,在上海整整坚持抵抗了三个月,眼前的混乱局面无法抹杀这三个月里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个月的血战,让国民政府的西撤成为了可能。
各政府单位、兵工厂、工厂,纷纷向四川转移,前线的牺牲,为这一西撤计划争取到了充足的时间。
在淞沪一线军队决战失利之后的10月29日,委员长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以预作全局退却的部署。
这次会议上,委员长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并就全局退却的意义解析道:
“军事上最重要之点,不但胜利要有预定计划,即挫败亦要有预见的打算。不但胜利要立于主动地位,就是退却也要有主动地位。然后一时的挫折,不致有全盘溃退之虑,而可以把握最后的胜利。今天我们主动而退,将来可以主动而进。”
同时指出,在全局主动退却后的时期,“四川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并提出应择定“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
这次会议最终接受了委员长的提议,正式决定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而留军委会于京沪杭前线就近指挥。
次日,国民政府议决接受国防最高会议关于“迁离国民政府西驻重庆、远离战区”的决定。
……
“太乱了,毫无组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