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也就是说,下葬这个事呀,主要是望气。气这个东西说起来玄,但其实就是“因地制宜”。得水,藏风,就是文中我们说的,水源,避风,就是风水之法首先考虑的东西。你根据这个地形地势,水源风向,学会选择下葬的地点,深浅,风水这门学问就掌握了。
这事儿讲得有错吗?
有了郭璞的这些说法,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选择福地,这里面又是学问,那么比较成系统的就是《地理四弹子》——铁弹子《地理元机》。铅弹子《地学要义》。金弹子《地理元珠经》。玉弹子《地理元枢》。这是四本书的合集。后人所谓《博山篇》,《水龙经》那其实都是根据这些地理要义引申出来的。
说道地理大家估计就都明白了。望山是否坚固牢靠,适合下葬,以古人的角度讲什么龙形虎形已经是极限,难道你指望他们写出来那叫褶皱山,断块山,方山,单面山?黑话不都是来源于行业共识自己起的么?在古人对地壳的整体结构没有完整了解的情况下,他怎么知道这个龟背是褶皱形成的,那个龙纹是断块形成的,傻呆呆的柱子,那个叫喀斯特?喀斯特是谁啊,那时候生了没?
望水,看植被,侯风,这些东西涉及水利,生物,气象,都属于古代风水学的研究范围。你看秦陵到现在没人敢挖,汉陵无病无灾,吴王陵至今葱翠,唐陵和汉陵选址仿佛,河南宋陵,明清皇陵,哪一处遭过大灾?是水淹过?山崩过?泥石流?地震?
所以作为咨询畅通的现代人,我们在发表意见前最好先过过脑子,看看结果,再质疑这里面有没有道道,是不是科学。
如果要问现代还有哪本风水书可以看得话,笔者个人比较推荐董斌先生的《科学风水学》。董先生是独立学者,说实话也算不上什么权威。这本书里的内容,引证,也不能算十分严谨,但最起码人家方法对了。看事物是看到了本质的。只要方法对,答案我们自己都可以找。
风水是什么,就是建筑选址布局的学问,本身毋庸质疑就是一门科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pck.iamtaec.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