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英法正对於各地爆发的零星战火感到十分头疼,王绍屏的这个建议,倒是给他们一个节省兵员和金钱又能保持影响力的好方法;而且让申请国出钱,自己让一些失业退伍老兵加入维和部队,还能降低国内失业率,算是一举多得的策略。至於主导指挥权?依据王绍屏的说明,维和部队就是抑制战争爆发,阻止双方动武。最多就是建立隔离带,要什麽战场主导权?主导指挥不就代表自己直接宣战、参与战争吗?英法两国囿於传统国际法和老式战争的观念,加上对王绍屏提出维和部队是抑制战争不是参与战斗,主观上十分认同,所以都没有意识到在建立隔离带时,主导维和部队的重要X。反而认为这是件麻烦事,直接丢给申请国自己去处理就好。就这样,维和部队的主导权的「麻烦」,很快就由申请国身上又落到申请国的债权人,也就是王绍屏的手中。毕竟申请国都是弱国,在武器、兵员上都得依赖王绍屏。
阿西b尼亚得到授权之後,除了向王绍屏贷款之外,很快地就是向王绍屏请求组织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维和部队,并在武器装备与训练上提供完整协助,海尔?塞拉西知道这两点,阿b西尼亚自己都做不到。所以最後变成国联授权,阿西b尼亚贷款,却由王绍屏名正言顺的组织国际部队,介入东北非的纠纷。
当时没有一个国家会认为这种国际警察是好差事,即使日不落国在过往也从没真正当过世界警察,英国人的一贯逻辑是维护殖民地安全与利益,而不是介入每一件国际纠纷。甚至他自己就是国际纠纷制造者,力求区域平衡的英国国策,不断在各地制造冲突与对立,以保持自己的掌控权。直到一次战後,国力大不如前,才藉由国际联盟的成立希望藉由「国际协商」搓汤圆的方式,相互推诿的模式来调解各国间的纠纷,并把最後结果称为「国际仲裁」。而国际联盟声望的持续下降,也就是这种和稀泥的想法所造成。毕竟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像提出国际联盟这样概念的美国,在二战之後自我膨胀到认为自己能包管天下事,自告奋勇出面担任世界警察。虽然美国的世界警察私心太重,以至於全球还是乱糟糟,但b国联时期还是要好得多。
英、法除了不想担负国际责任外,两国对於国际联盟的把持,动机也并不单纯。主要的私心还是希望藉这个组织延续协约国的概念,继续遏止德国复兴与苏联的世界革命,而并不是多关心世界其他各地的区域纠纷,所以国际仲裁都是做做表面文章,维持国际联盟的颜面罢了。在这种心态下,王绍屏基於你丢我捡的态度,「维持世界和平」这项「苦差事」,最後竟然被王绍屏轻松捡到。
但说轻松也不轻松,当阿b西尼亚提出要求的时候,王绍屏着实为兵员的来源感到有点头痛,尤其名义上说是国际维和部队,总不能全都是华人吧?即使想用「自己人」,国内的舆论应该也不会同意,国人也不喜欢离乡背井来到陌生的非洲,进行一场跟自己无关的「战争」,日本人还占着东三省呢!如果全用机器、生化人,对王绍屏个人来说,却是非常排斥。他正在头痛还没有解决的机器生化人感情、婚姻问题,再度大规模生产机器生化人,将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虽然在廿二世纪普遍用机器与生化战士的社会价值观来说,谁关心机器生化人的感情、心理问题啊?这个绝对不会困扰廿二世纪人类的事情,对於独自生存在廿世纪初,已经把机器、生化人当作自己家人的王绍屏,这个问题却真正且真实的限制了他的行动选项,至少王绍屏自己是这麽认为,他得为自己的「家人们」谋取「X福」。
夫人团盘点目前手上的力量,能称为「国际部队」的最多就是已经洗好脑的美国老兵二千多人和义大利三千多人。五万多土匪兵得留在国内当抗日预备队,不能随便拉到国外来。但是经过详细评估,光阿b西尼亚就至少得放个五万人,才有威吓力,毕竟根据历史资料,义大利入侵部队多达五十万人,即使武器再先进,国际联盟招牌再大,一b十已经很勉强了,这还得透过一次大规模的胜利,以及狐假虎威地利用英法的影响力,才可能勉强遏止义大利的侵略野心。
无奈的王绍屏,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在各国公开招兵。王绍屏招兵刚开始最奇特的地方是来者不拒,老弱伤残都可以,但以退伍军人优先。尤其伤残者免费装义肢这项宣传,一下子让许多一战战後因为伤残总是找不到工作的老兵瞬间炸了锅,招兵第一天,就把招兵站挤爆了。不过也因为这样类似开玩笑的招兵条件,列强各国才会把维和部队的成立当作笑话看,不当一回事的任由王氏集团在自家国内招兵买马。
当中最踊跃的尤其以德国一战老兵最为积极,连好手好脚的也来报名,毕竟德国的高失业率除了历时时间长,而且还日趋严重,看不到和缓的迹象。德国招兵站人满为患,让希特勒十分不悦。毕竟他的执政目标就是要重整德备,重新振兴德国。这下人跑光了,他还振兴个P啊!
没想到,他的愤怒因为希姆莱的进言而转为支持王绍屏的徵兵:「伟大的总理,您过分担心了,您只要在年龄和军衔上下下功夫,就能把多余的废物抛出德国,留下真正的菁英。」希特勒眯眼怀疑地问:「怎麽说?」
「一战结束到现在也有十五年了,最年轻的士兵也超过三十一岁了,我们未来的菁英部队很难会有三十多岁的士兵,所以我们只要限制三十岁以上的国民才能参加,这样就能保留菁英的士兵,汰除老弱了。另外,如果是军官,我们就必须提高限制,尉官不得低於四十岁,校官不能低於六十岁,将官则不准加入,这样未来我们也不缺优秀的军官。」希姆莱自信的分析着。
「士兵我能理解,为什麽军官要用年龄来分级?」希特勒难得露出疑惑的眼神,在他看来,所有军官都是有潜力GU,一战更给了他们丰富的经验,只是当时的执政威廉二世不懂得用人罢了,像他这麽优秀的士兵,竟然让他只晋升到下士?这是他一辈子的痛,他认为自己可是英明神武的天才指挥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