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没错,因为托马斯没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所以才做出那种选择,而教父把他当成自家孩子,就会觉得他需要自己去做选择、做决定。
池非迟吃过饭,就跟泽田弘树坐在一旁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
1942年,阿莫西夫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科学家们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术语,ai的名称和任务得以确定,同时出现了最初的成就和最早的一批研究者。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出现。
196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beast机器人,beast已经能通过声呐系统和光电管等装置,根据环境校正自己的位置。
也就是同一年,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有感觉’的机器人。
1968年,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人shakey,shakey带有视觉传感器,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准确抓取积木。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只是在弱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突破,对于强人工智能还存在着许多没有结论的争议。
比如说,要不要从心理或神经方面模拟人工智能?还是说,其实人类生物学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就跟鸟类生物学对于航天工程一样,无法借鉴、顺着人类生物学研究下去也没有结果?智能行为能否用简单的原则来描述?智能是否可以使用高级符号表达,还是需要子符号的处理?……
这些谁也没有答案,所有研究者都在试探着前行,用失败或者成功一点点为后人铺出一条路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