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激愤之余,不仅迅速掀起“渡淮杀虏、以雪国耻”的热议风潮,对天宣年间投降政策的谴责、反思声音也响亮起来。
对建邺水师溃灭以及合肥沦陷的追责,虽说并没有因为杨茂彦下狱流放而彻底平息,但之前一段时间朝野的心思还是放在对淠水河口虏兵的围歼上,朝中弹劾汪伯潜的声音也非常的零星,都被绍隆帝以枢密院需人主持搪塞掉。
而此时对天宣年间投降政策的反思声音响亮起来,很多人骤然发现此时的枢密使汪伯潜以及之前的御营使杨茂彦等人,竟然都是天宣年间的议和派中坚大臣,甚至汪伯潜其人当年不仅不遗余力主张将河北等割让给赤扈人求和,还为此担任过割地使,曾前往相州等地劝降坚守抵抗的义军,为当地军民所逐驱。
也有人据
此痛斥汪伯潜之前附从荆南制置安抚使“不战屈敌”之议,本质就想着要再次向赤扈人屈膝求和。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仅仅是言官站出来弹劾汪伯潜、葛伯奕,而是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士子叩阍上书清肃天宣年间的投降大臣,严惩枢密院汪伯潜;愤怒的民众腊八节这一天破门冲进汪伯潜的府邸之中。
赶来府军也不敢轻易动用武力驱赶愤怒的民众,只是会同侍卫将汪伯潜及家属仓皇逃离府邸。
朝堂之上也纷纷上书奏请绍隆帝罢黜汪伯潜枢密使之职,革职查办。
腊月十二日经过廷议紧急磋商,绍隆帝最终下诏罢免汪伯潜枢密使之职,改任提举宫观使专为罢退大臣所设。
对新的枢密使人选,有人提议请回胡楷。
周鹤、王番等人反对称胡楷远在广西南路横州路途遥远,派遣信使前往横州下诏,即便路途顺利没有耽搁,等胡楷赶回京中赴任,至少也要四五个月时间过去了,然而枢密院却不能这么长时间缺了人主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