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秦淮河上搭设浮桥以及拉索来说,倘若用麻索,敌军隔远纵火或者快速接近后淋油纵火就能烧断。
换成铁索,虽说也不是无法摧毁,但敌军需要将战船靠近过来,甚至需要在铁索前停泊住一小段时间,以巨斧劈斩方能断。
然而这段时间敌船将彻底暴露在铁索之后守军各种手段的进攻之下,甚至蒙受巨大的损失,都未必能将铁索斩断。
虽说铁索要比麻索优越太多了,但传统的铁环索也不是没有缺点,甚至缺点巨大。
秦淮河宽百余步,一根足够坚固的铁环索通常约有三四千斤重。
一根三四千斤的铁环索,对两岸的固定物要求还不够多高,直接系于根系粗壮的榆杨大树之上也勉强够用。
不过,要在水面辽阔的长江之上架起拦河铁索,仅仅一根铁环索动不动就重逾数万斤、甚至十数万斤,两岸得要花费多大的气力、要用怎样的手段才能固定住?
有史以来,长江上游曾多次架设过拦江铁索,一是长江上游水面较窄,二是长江上
游,特别是巫峡等流段,两岸悬崖壁立,则可穿石缠索进行固定。
然而长江中下游,难道指望几株老树将每根都动辄数万、十数万斤的铁环索牢牢固定住,而不会被铁环索的自重连根拔起,一起沉入滔滔江水之中?
更不要说浮桥的自重加水流的冲击,更是恐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