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龙泉你到库房挑起珍稀玩物送过去,但不要多嘴说什么。”晋庄成吩咐道。
…………
…………
桐柏山自古以来就盛产茶药,但要认真细数来,淮源地处桐柏山南岭西段及北岭,山势崔巍,谷深壑险,低岗丘陵也多尽可能开垦种植粮桑,茶叶产出有限。
信阳、罗山两县以及淮水北岸的真阳县,有大片溪河与淮水交汇的冲积平川,民众不缺土地耕种,师溪河两岸以及石门岭以东及铁幕山的大片低岗丘陵,数百年来开辟种植不计其数的茶庄茶园,每年所出新茶高达上万担。
不过,以往桐柏山茶都是采摘后压制成饼,饮时碾碎煮沸,与别地茶叶相比,并没有自傲的特色。
虽说楚山众人这些年来饮茶都是采摘新叶后直接进行炒制,饮时直接冲泡,但当世消息传播缓慢,冲饮法一直传播不开;士大夫对冲饮法还甚为不屑。
却是建继帝在襄阳即位,诸部院司官吏陆续到位履职,襄阳城条件又非常的简陋,数以千计的官吏连住宅都没有办法充分解决,饮茶再难以讲究,看似优雅、传统费时费力一时间受到限制,简单便捷、实际茶汤品质更高的冲饮法自然就迅速在襄阳城里推广开来。
以往楚山往外输出的大宗商品,以各式铁器及铁料、桐油、木材、药材为主,其中铁料、包括兵甲战械在内的铁器、桐油以及木材,都是城外与各地商户直接交易。城中铺院也设有货栈,主要运储与城里中小药行、药铺交易的药材为主。
随着冲饮法流传开来,铺院在襄阳每月能走销两三百担茶。
襄阳作为新的帝都所在,从士大夫到贩夫走卒快速接受冲饮法,楚山茶也飞快往襄阳周边的荆湖北路诸州县流传开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