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像柳之敬这么拖泥带水的人物也不是一个两个;甚至颍
水以北许、陈等地很多地方强豪,为陈州屠城所震慑,最终选择屈附岳海楼保全自身。
柳之敬拒绝南撤,说白了内心深处未尝没有“良禽择木而栖”的心思;地方强豪对朝廷并没有太多的忠心,也暗中不少做违禁乱纳之事。
不过,柳之敬这些人没有想到是,岳海楼虽然在陈州屠城之后,对陈州、许州其他地区的地方势力采取招抚策略,但对颍水以南的地方势力却无招揽之意。
这主要是岳海楼短时间内并不奢望能直接撕开汝水防线,他将颍水以南、汝水以北的区域视为缓冲区。
伪楚军一方面不希望这一地区的地方势力为襄阳所用,另一方面其在陈州军用物资依旧极度紧张。
从长计较,岳海楼不得不在颍水以北行招抚安民之策,就只能将近期搜刮的重点放到颍水之南,自然是要攻破一座座村寨坞集,大肆烧杀劫掠,将每一粒粮食、每一尺布匹都榨干净。
当然,徐怀以后还需要这些遭受伪楚军残害、被迫南逃的地方势力为楚山所用,这里面的微妙自然不会再去点破。
“这两天从望山津南下的难民,明显减少了许多,可能就此要暂告一段落了。”史轸说道。
汝水与颍水大体平行,都是从西北往东南流入淮水,从襄城、召陵、上蔡、新蔡以及汝口所在的淮川,五城倚汝水而建。
虽说新蔡境内的汝水河段,仅有五十余里,但仅有楚山在此搭设了一座浮桥,而襄城、召陵、上蔡以及下游淮川仅仅是凭借原有渡船帮着难民南下。
汛季汝河水大浪急,召陵、上蔡等地仅仅依托少量的舟船摆渡接人,速度极慢,迫使大量的难民都聚集到望山津来渡河南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