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讨论该割让哪一郡给周天子,最後雀屏中选的是黔中郡。理由很简单,因为黔中郡被穷山恶水环绕,就像是楚国的僻静後院,别的国家构不到,周天子也跑不掉,要把天子圈为禁脔,那儿再合适不过了。虽然黔中郡出产金、铜、丹砂等高价值的矿产,每年税收高达上亿钱,送出去损失不小,但没人敢说这个,免得扫了大王的兴。当然,楚国众大臣有这样合乎逻辑的共识,这要归因於他们有个共同的好朋友:冯喜,这个好朋友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子兰更提出了一个妙计,就是派一队楚军去陪侍周天子,名为保护,实为看守,这样周天子就会更听话了。楚王觉得这主意不错,景翠就提议派遣盘瓠师去担负这个任务,这也回应了前此黔中郡请调该师去保卫家乡的请求,可谓一举两得。
几天後周王室、楚国就共同昭告天下:楚国割让黔中郡给周朝,而周朝将迁都黔中郡,於是周司徒邵巾就很带劲地开始筹备迁都的事。迁都那可谓千头万绪,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借钱,没钱是搬不了家的。
不过呢,经费这个问题看来并无法解决。王室最主要的财务支持者西周公坚决反对迁都,当然不会借。而另一位传统金主东周公同样反对,也不肯借。事实上,天下各国除了楚国之外,全都反对迁都。因为楚国的那点鬼心思,实在谁都瞒不过。
韩国的反应特别激烈,该国在相国张开地的坚持下,派兵堵住了洛邑往南yAn的通道,挡得如铜墙铁壁,让周天子完全不可能南下到黔中去。这麽一来,显然周、楚的交易是无法实现了。
楚王见计策失败,就要求周天子公开宣布把黔中郡还给楚国。盖楚国割让黔中给周室一事已昭告天下,须得周室主动奉还才行。何况此事已让楚国出了大丑,若是自行收回黔中,那就是耍赖,可谓丑上加丑了。
其实这本来没什麽问题,周室既无法迁都黔中,也无官可派,无军可驻,甚至连徵收钱粮都办不到,这个名义上的王畿可说毫无用处,就发个退还黔中的声明也是顺水人情。不过这会儿周室却开始Ga0起怪来,不但说黔中不还了,还说要分封一名宗室近亲去那儿成立一个「黔中国」,让黔中国徵收了钱粮再进贡给天子。这个主意相当不错,看来周室的司徒大人又受到了他夫人的启发。
楚王大怒,打算这脸面就不要了也罢,总不能让人白白占了便宜。不过在羣臣的劝谏下,还是没和周室撕破脸,免得贻笑天下,双方达成了协议。这个协议的内容很简单,就只三条:
一、黔中郡可以做为周朝的封国,但受封的宗室近亲要由楚国来指定。
二、黔中封国每年以该国钱粮岁收的两成,向周天子纳贡。
三、楚、周换文相王,周天子公开承认楚王是与周王平起平坐的「王」。
楚国方面认为,这个结果要b当初黔中换相王的提议还要好。因为楚国指定了周景王的十世孙姬宇,做为黔中国的受封国君,而楚国上上下下都认为这位姬宇早就是个忠Ai楚国无可置疑的;道道地地的楚国人了。所以,黔中国名义上是周朝的封国,而实质上却是楚国的附庸,楚国其实并没有失去黔中郡,而且又与周天子相了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