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做,难免要消耗真元,秦之初没有忘记暗中还有修真者准备给他捣luàn,伏击他,夺他xìng命,如果不是特别必要,每一点真元都必须要节省,说不定到了争斗的关键时刻,那一点节省下来的真元就是救命的本钱。
秦之初穿着九品文官的常服,翻身上马,抓住马的缰绳,大手一挥,“朝着九龙镇,前进。”
那面开道的铜锣还在,牛青安带人用投石车伏击秦之初的时候,重点打击的是在桥面上的人,当时开道的铜锣都已经过了桥,故而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只是铜锣无事,抬锣的人却跑了,现在抬锣的是两名团丁,后面的那个团丁拿着锣锤,朝着铜锣就敲了过去,当当当当当……
一连五声,事隔十天之后,宁清县的上空再次响起了官员出巡的铜锣声和清道声。
“大人回衙了,闲杂人等闪开。”
这次,秦之初更加的警惕,他可不想再让人伏击一次,奚一松派出了三名斥候,在队伍前面探路,每隔一盏茶的时间,就必须回报一次,秦之初还给每名斥候配备了一套鳄鱼皮甲,这可是他在京城百宝观买的,防护力极好,世俗的弓箭等利器,基本上无法穿透,再有人想用弓箭shè死他们,将会变得很难。
官道在进入宁清县境内大概五里之后,转而延伸向西北方向。在官道两侧,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个村庄,铜锣声和清道声惊动了不少村民,他们纷纷的走出家mén,用惊疑不定的目光看着秦之初这支队伍。
自从三年前,宁清县的县衙被焚毁,县衙六大房的典吏各自为政之后,宁清县的仪仗队伍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一分为六,吏、户、礼、兵、刑、工等六房典吏都各自搞了一套,每次出巡的时候,那阵势比县太爷还要威风。
宁清县的百姓早就见惯了六大典吏的威风,陡然间看到秦之初的依仗,都有些mo不着头脑,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依仗木牌上标明的秦之初的身份——宁清县主薄,便一下子全都炸了锅。
这可不单单是因为秦之初是宁清县三年来,最大的官,还因为十天前,秦之初在九龙溪旁被伏击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宁清县的大街小巷,可以说还没有进入宁清县,秦之初在一定程度上就威风扫地,百姓们都很怀疑,这位主薄大人是否能够在宁清县这么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