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谋突然笑着反问道“既然你提出这个问题,那么我想先请问你一下,你是否真的理解理欲之辨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连这个都不懂的话,那么我给你解释理欲之辩也只能算是对牛弹琴了。”
柳浩天微微一笑“理欲之辩实际上是义利之辨的深化和发展。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说,理是道德性,而欲是感性的。”
司马谋又接着问道“那么我再请问理欲之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是谁提出来的?”
虽然这个问题司马谋是轻描淡写的提出来的,但是柳浩天却浑身打了一个冷战,这个司马谋太阴险了,如果要是一般人来回答他的这个问题,一定会陷入到他的这个陷阱之中。
哪怕是国学精通的人,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也根本无法正确回答出司马谋的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陷阱极深。
柳浩天微微一笑“在我们华夏伦理思想中有两个重要的范畴,也就是天理和人欲。
理是必然的规律与准则,在和欲对立的时候,主要指的是道德原则和规范,而欲主要指的是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
理与欲的对立,最早见于《礼记乐里》这本书,原文的内容是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质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在先秦时期,就有纵欲、无欲和节欲等主张,当时与欲对立的观念是道。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理与欲的关系问题成为当时伦理学讨论的中心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