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本就不擅攻坚。
而鸣沙山与屈吴山脉本就南北对望、以大河为纽带相连,这种天然的地利让逆魏抵敌于门外提供了不少便利——只需沿着河畔修筑些许戍围、依山势落下两个营寨,便可形成一道易守难攻的防线了。
的确是易守难功。
汉军若不驱步卒而往,便无法攻破戍围取得渡口。
但若以步卒往,却又陷入粮道补给难护的困境。
无他,贺兰山以南的灵州、丁奚城与富平县才是魏国的主要屯田地,亦乃重兵囤积之地。
若知汉军将步骑数万而来,他们必然会征发朔方郡的羌胡部落从鸣沙山的北麓而来,长驱至乌鞘岭以东断汉军粮道。
不管怎么说,在没有强大国力作为后勤保障之前,于草原大漠之上的争锋,游牧部落的机动性委实比汉军更胜一筹。
故而,姜维在等候斥候归来之时,亦在思考着先前附魏杂胡的投诚。
逐尸利虽被屠戮了,但同样投诚且麾下有三百余骑的稽塞朵曼还没有被魏国发觉,只是如今已然不再有音讯传来。
或许,乃是被逆魏的雷霆手段威慑住了吧。
如果能得稽塞朵曼充当内应,对汉军冲破鸣沙山防线乃大有裨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