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能够养活五万流民?”肖化东觉得难以理解,“听说这五万流民,绝大部分是老人妇襦童子,如何养活?”
“这五万流民来到西县,几乎是身无分文。”刘明全郑重地说道,“小圣人不但要给他们活路,要给他们有住宿、有衣穿、能够吃得饱,还要保证那么童子每个能够上学读书。钱从哪里来,就从毛衣得来。”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个已经不是小康,而是大同。”梅守听到这里,不禁出口插话,赞同不已,“西县难道要做到大同吗?”
“然也,大同一直是小圣人的追求目标,目前已经基本上在金堂县、昌元县等地实现了。小圣人当然在西县也是这样想的,可是胡人突然送来五万老弱病残,于是想出这个法子出来。”刘明全语气虽然平淡,但是其自豪之感人人都能够听得出来。
听到此话,所有之人,包括梅守都郑重向着西县一礼。
大同是什么,乃是每个读书人毕生奋斗目标。
可是大同太难了,大宋以前做了许多努力,最多也是达到部分达到小康而已。
毕竟,大宋以前官员虽然富裕,但是基层老百姓税赋极重。
他们只能说是在风调雨顺之年除去税赋勉强养家糊口,但是遇到天灾人祸就到处逃难。
如果老百姓已经达到小康社会,怎么会出现方腊、宋江、王小波等人起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