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郎终于明白,雨济旱围着慕容氏及燕国说了半天,还是回到胡人汉化面前。
“禀告两位典史,这些归化汉人年齿偏大,学生如何能够教化他们?”李四郎虽然明白两位典吏的意思,内心还是有些抗拒,又找了一个理由来拒绝。
“他们确实年齿偏大。”雨济旱并没有否认,而是问道,“有教无类,不知听说过没有?”
“这个是孔夫子说过的,学生当然听说过。”李四郎拱手一礼,“禀告两位典吏,学生启蒙只有六岁,而这些归化人已经差不多二十。”
雨济旱点点头,并没有否认这些归化人年齿偏大。
他轻轻啜茶一口,淡淡问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此话是哪位说的?”
“禀告雨主簿,此乃是孔夫子。”这个如不知,他与文盲有多大区别。
雨济旱点点头,侃侃而谈:“孔夫子说此话已经是高龄了,都还能继续学习,这些归化人年齿也不大,为何不能教化?”
“学生受教。”李四郎不得不点头承认,同时又拱手一礼把困难摆出来,“这些归化人年齿大了,教化起来学生感觉困难,毕竟他们基本上没有多少基础。”
雨济旱从背后书架取出一本书,拍了拍上面的灰尘,递给他李四郎。
李四郎恭恭敬敬双手接过,不禁一愣,抬头问道:“《三字经》?启蒙书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