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个人家里公开卖藏书了,也就等同於宣布自己要脱离读书人阶层,在别人眼中,那是真正的败家。
这也是文启东不直接上门收购书籍的原因,贸然去人家里收购书籍,人家也不会卖给你,有些人家,房子都卖了,还保留着书籍。
可如果只是让别人抄自己的书籍,那就不一样了。
免费让别人抄,多少会博得‘传业’的美名,还能收获抄书人的人情。
要是抄书人能付出一定的财物,那当然更好,不论是哪一种,都能收获一些好处,这就是书籍‘价值’的所在。
文启东用明码实价来‘抄书’,虽然会被一些假道学嫌弃‘铜臭味’太重,但更多的藏书人家,能在不损失书籍的情况下,获得实利,还是很欢迎的。
短短十天之後,文启东就在明时空的京城,造就了一个‘抄书’行业,还是‘市场规模’越来越扩大的行业。
文启东总共委托了六家书斋抄书的业务,每本书的价格文启东给了一个上限,具T的就都交给了书斋店铺。
由於文启东给出的价格利润空间足够大,书斋的掌柜们在付给书主一定的钱後,书籍的主人们,就找来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来抄书,书主舍去一部分利润付薪酬。
有些人家的藏书是很多的,成千上万本藏书,能收到成千上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就是一些富豪之家也看在眼里了。
但你家有一万本藏书,并不是都能换成银子,好多书,你家有,别人家也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