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把报纸放进西装上衣兜里,摇摇头走向停车场,准备直接去迪士尼,以现在《英国病人》面临的情况,必须提前请求母公司的一些帮助。
至于其他的,他懒得跟英国导演解释,更不会耐心的教导对方这个圈子的某些规则。
直到坐到汽车上,哈维-韦恩斯坦还在头疼,想着怎样能够增加《英国病人》的获奖概率。这部片子的目标就是奥斯卡,如果不去那个盛会转一圈,凭借这种复古的拍摄手法,基本上没有任何通过票房收回成本的可能性。
奥斯卡的营销能力,是他计划里最重要的一环,否则脑抽了才会制作这样一个项目。
以他对韦恩-格林伯格的了解,事实根本就与外界媒体的认知相反,对方提早喊出对小金人的野心和渴望,不但不会引起学院反感,还会取得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所有人都只盯着这部《无间行者》,都在等着想要看影片质量,甚至可能都在准备看笑话,毕竟韦恩-格林伯格从没在专业奖项上,证明过自己,就连奥斯卡前瞻的工会奖,他都没得到过。
仅有的三次最佳导演提名,在外界看来,还是依赖华纳兄弟恐怖的媒体资源得到的,那坐最佳编剧小金人对他们这种人来说,分量还是太轻了。
可哈维-韦恩斯坦宁愿事情真的如此,偏偏他清醒的脑子,不允许自己装傻。
人们恐怕都已经忘了,《逃出绝命镇》就有了奥斯卡级别的竞争力,不过是因为荒诞的设定,韦恩太过小的年纪,和没有主动公关等等原因,才让这部片子显得不起眼。
等到《小丑》用那恐怖的煽动力,引起全北美乃至全球打讨论时,偏偏又碰上准备了十年的《辛德勒的名单》。
这两年被圈内公认,抛开《小丑》本身的顶级质量,韦恩用这部影片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好莱坞电影工业全球化,撞碎了无数个之前封闭国家地区的市场,顺带碾碎了欧洲电影最后的黄金时代,让那片发明电影的大陆,变成了好莱坞电影倾销地。
就因为这,曾经还引起了欧洲媒体和电影人,一起声讨他的场面,可见那片大陆的电影圈有多恨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