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麻四百文,特细麻也要六百文一匹。”
特细麻居然和木绵布差了五倍,陈庆走进店铺,里面有三四个客人,应该都是附近居民,在挑选布料。
柜台上一卷卷的布料品种很多,但大类只有三类,细麻布,特细麻布以及木绵布,具体品种只是各种颜色不同。
几名客人手中拿的都是细麻布,估计还是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问题,大家还不习惯用木绵布。
待几名客人付钱走了,店里就只剩下陈庆一人,掌柜见陈庆在看木绵布,便走上前介绍道:“小店第一次卖木绵布,现在价格便宜了,去年还要十贯钱一匹,今年就跌到三贯钱了,以前可是有钱人才能穿的,现在普通百姓也可以买一匹布做衣服了。”
陈庆当然知道为什么今年价格暴跌,关键是灵州和河西的棉花大量产出,便可以和木绵掺杂在一起混纺,木绵的数量是足够多了,以前只能用作棉衣和被褥的填充料,从今年开始,咸阳县的几大纺织工坊开始大量织布,价格应声而降。
而且以后木绵布的价格还会降低,主要原因是麻布是家庭手工纺织,而木绵布是大工场织布,成本相差巨大。
不过木绵布品质一般,陈庆摸了摸布料,比较松,和去年妻子买的棉布完全不是一回事。
“木绵布有人买吗?”陈庆问道。
“有是有,但很少,主要是不习惯,价格也贵了点,小店进得也不多,一共只进货二十匹,卖完就不进了,不过冬衣绵胎卖得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