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今天的科举题就是一个陷阱!”
苏策重重在桌上捶了一拳,旁边无数士子向他诧异地望来。
“小苏,你没喝多吧!”种桓笑道。
“你们听我说完就明白了,今天的诗题很简单,借物抒怀,或者借景抒怀,诗或词皆可,这种抒怀诗词,我们读书到现在,谁不是写了几十首,这个时候,你还会写新诗词吗?”
“不会,肯定是把以往的诗词拿出来用。”
“问题就在这里,要是以前的诗词写得好,我们早就出名了,正因为写得平庸,所以我们才默默无闻的来参加科举,最后试卷的诗词还是平庸之作。”
众人都懂了,正因为题目太简单,他们才写不出新意,都把以前的平庸之作拿出来凑数。
晁清点点头,“你说得有点道理,至少我心里舒服一点了,那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诗赋的占分比很低,可能只占三成,关键是明天的对策,才是我们能不能考上的关键。”
这时,店外传来一个爽朗的笑声:“这位士子说对了,我不妨告诉大家,诗占分一成,赋占分两成,对策占分六成,书法占分一成。”
这是谁啊!说话这么大气,不怕闪了舌头,众人纷纷向店外望去,只见店外站在着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穿一件蓝色布袍,头戴纱帽,年约三十岁左右,颌下留着短须,方脸剑眉,双目锐利,不怒自威,后面跟着大群骑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