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喝了几口凉茶,这才叹口气,把今天和朱胜非见面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刘子羽顿时大惊失色,在这个关键时刻,朱胜非竟然把吴阶军权剥夺了,让傅选去守大散关,那个混蛋可是有通金的嫌疑啊!
“他这是干什么?你究竟哪里得罪他了?”
吴阶沉吟一下道:“估计和前段时间商议成立军情所之事有关系。”
朱胜非要效仿张浚成立军情所,要时时刻刻掌握军情动向,指挥前敌作战,朱胜非是宣抚使,他提这个要求无可厚非,吴阶也完全同意。
但在军权的细节问题上,他们出现了巨大分歧,那就是朱胜非不肯放权,前敌指挥权必须由他掌握,所有的部署作战决策必须经过他的同意。
朱胜非的要求过份吗?在宋朝,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份,文官掌握军权就是这个意思,武将只负责在战场上打仗,但具体怎么打?野战还是攻城战,还有需要调动多少兵力等等都是文官来决定。
打个比方,假如某天大散关守不住了,吴阶急着要调仙人关的军队来支援,对不起,吴阶必须先打报告申请,等朱胜非批准同意以后,仙人关的军队才能动,假如援军来得太晚,大散关已被攻占,那责任也是吴阶的,和朱胜非没有关系。
张浚刚开始也是这样,富平之战完全就是由他决策并指挥部署的,根本不听将领们的劝说,导致最后惨败,二十万军队被击溃,伤亡过半。
张浚也是吃了这个大亏以后,才勉强把战时指挥权力移交给吴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