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丝绸,崇祯17年之前江南的生丝产量大约在1700万斤,按平均10斤一匹丝绸进行计算,大约可织170万匹。
其中用于外贸的丝绸约80万匹。
也就是说,将近一半丝绸用于出口。
可到了崇祯22年,江南的生丝产量增长到了3000万斤,织成丝绸将近300万匹,可是用于外贸的丝绸却下降到不足50万匹。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大明的内需在暴涨。
随着工商业的爆发式增长,再加上几十万新军将士以及近百万镇兵,大明国内已经涌现出了一个数量超过两百万人的新富群体。
这个新富群体对美好生活有强烈的向往。
而丝织品,就是美好生活的最典型特征。
这就是崇祯的逻辑,这600万元发下去,瞬间又能造出3万个新富,就能直接往市场上投放600万的基础需求,考虑到产业链放大,这600万的基础需求至少能拉动4倍甚至于5倍的内需放大,也就是2400万到3000万需求。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pck.iamtaec.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