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指着孝陵卫后面一片空地说道:“朕已经请风水师勘测过了,以此处最为适合修建英烈祠,英烈祠专门用于供奉为大明朝立有卓越贡献的英魂。”
“譬如冒襄,他的牌位就会被永久供在英烈祠,万世不祧!”
听到这,黄宗羲、顾炎武、夏允彝等勤王士子就不由得热血上头。
万世不祧是什么意思?就是只要大明国祚没断,就一直会被供奉在这里。
这个甚至比配享太庙的规格都要高,因为配享太庙的话,除非配享的是太祖又或者成祖这样的皇帝,要不然的话,没准哪天就被移出太庙。
崇祯又指着前方说道:“英烈祠的前面是广场,对面也要修筑一座英烈碑,从崇祯十七年三月往后,所有为大明战死的将士,他们的名字都会被铭刻在这块英烈碑上,世世代代接受后人瞻仰,四时都有专人洒扫祭祀。”
如果有可能的话,崇祯甚至想把整座钟山都打造成为一座大型的烈士陵园。
再然后,将所有为大明牺牲的将士的骨灰都埋葬在钟山,这样的话,这里就将成为一个最佳的爱国教育基地。
教育谁?自然是后来的勤王士子。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一个群体要想长期保持生命力,就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持续注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